國家醫保局發布15項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
醫保作為最大支付方,掌握著相當大比例的醫療衛生費用,其支付規則的制定,往往會對醫藥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此次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也不例外。
▍形成全國“通用語言”
10月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等信息業務編碼規則和方法的通知》醫保發〔2019〕55號。
據國家醫保局通知,為加快推進統一的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形成全國“通用語言”,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醫保發〔2019〕39號)有關要求,國家醫保局研究制定了醫療保障定點醫療機構等信息業務編碼規則和方法。
國家醫保局表示,為積極適應醫療保障改革發展需要,統一規劃、統一分類、統一發布、統一管理,制定各項醫療保障標準,形成全國醫療保障“通用語言”,為新時代醫療保障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讓醫療保障15項信息業務標準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縱向全貫通,橫向全覆蓋”。
此前,在《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方案的通知》中,文件顯示,標準化在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體質增效、服務外交外貿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業內有觀點顯示:標準化與信息化結合,可以節能降耗,如果醫保領域統一實現標準化,也可以大大降低醫?;鸬膿p耗,提高醫?;鸬氖褂眯?。
國家醫保局提出了未來的工作目標:
2020年前,在全國統一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基礎上,逐步實現疾病診斷和手術操作等15項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的落地使用。
“十四五”期間,形成全國醫療保障標準清單,啟動部分醫療保障標準的研究制定和試用完善。
▍標準化,影響全行業
據了解,6月27日前,國家醫保局已完成了四項編碼標準,分別是醫保疾病診斷、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醫療服務項目分類與代碼、醫保藥品分類與代碼、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
9月26日,國家醫保局帶頭完成了11項編碼標準,包括定點醫療機構代碼、醫保醫師代碼、醫保護士代碼、定點零售藥店代碼、醫保藥師代碼、醫保系統單位分類與代碼、醫保系統工作人員代碼、醫保門診慢特病病種、醫保按病種結算病種、醫保日間手術病種、醫保結算清單。
醫保作為最大支付方,掌握著相當大比例的醫療衛生費用,其支付規則的制定,往往會對醫藥行業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此次醫療保障標準化工作也不例外。
以醫保藥品分類與編碼為例,這項工作覆蓋了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上市的全部藥品,實現了一物一碼,可以便于公眾查詢,提供資源共享,服務異地就醫結算,支持數據分析。
一直以來,藥品通過不同渠道銷售,各個地區的價格不相同,而未來醫保局以藥品編碼的方式,獲得全部醫保藥品的大數據,無疑掌握了其命脈:一方面,幫助了解藥品使用結構,評估藥品使用合理性,推行藥品兩票制,實現藥企可追溯管理;另一方面,進行藥品價格分析,為醫保支付提供參考依據。
因此,當醫保作為最大支付方,掌握了全部藥品的動向信息后,其和藥企、醫院的博弈會更具有主動權,醫院的用藥結構也會變得更加經濟、合理。
譽方醫管創始人秦永方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如今,醫保支付采取的主要方式仍是按項目付費,按DRG預付費在積極試點,DRG醫保付費制度改革的關鍵在于疾病診斷的標準化,沒有疾病診斷的標準化,就很難推行DRG醫保付費制度改革。
而此次,國家醫保局依據《醫保疾病診斷、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基本原理和分類規則,梳理各地醫保病種結算政策,根據行業專家共識,形成統一分類與代碼,服務醫保結算、提升異地就醫,助力精準決策。
曾有研究機構表示,國家醫保局所代表的支付方角色的回歸,是當前和未來較長周期中醫藥行業的最關鍵變量,標準化工作只是其中一步,醫改的大趨勢浩浩蕩蕩不可改變,順勢而為才是聰明的做法。
?。▉碓矗嘿惏厮{ 作者:阿妮婭)